1. 2008年11月29日至11月30日,毅囊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特别邀请了高层管理书籍《7e Way of Leaders》的作者兼首席培训师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培训中心举办之高级管理者研修班提供了为期2天的“领导者之7e模式”交流讲座。本次交流讲座获得了学员们的高度评价!
交流讲座过后,来自萧山某制造企业的毛经理对讲师表示了感谢:“谢谢老师给我们带来这么精彩的高水平讲座!其中一些‘管理工具’非常实用!”另一名外贸企业负责人蒋先生则说道:“‘领导者之7e模式’对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来说很有启发性。”
2. 2008年11月,毅囊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分别为米其林中国、世邦机器、上海九百、杭州东部软件园等企业安排了“领导者之7e模式”推广讲座。各企业参与者皆表示了对“领导者之7e模式”理念和讲师的认可。
目前,毅囊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筹划于2009年农历新年过后组织“领导者之7e模式”的公开讲座。感兴趣者可通过电子邮件info@ulomconsultancy.com或拨打电话(86) 21 50793962与我们取得联系。
3. 2008年11月,毅囊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受邀参加了“第二届嘉兴信息化人才论坛”。与会期间,毅囊派出的参会代表与浙江地区数家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专业企业等进行了交流。
4. 2008年10月,毅囊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接受委托,为某外资企业在华设立全资子公司提供投资分析、办理证照等相关服务。
2008年12月30日星期二
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未来小学教育重质不重量
(2008-11-24)
源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无论家长、学生或学校都希望,未来的小学教育能更加重质不重量。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学历以外的素质对小学基础教育最为关键。
正在筹划的小学改革既然重在贯彻“硬知识”和“软技能”兼备的全面教育,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确保未来单班制全面实施时能加强软技能的学习,都应是小学改革重要的一环。
除了教师学历
其他素质也须重视
教育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日前在小学改革专题小组讨论会结束后,接受记者的访问时综合了多场讨论会的主要意见和期望。
她说,“大家都非常注重教师的素质,除了学历之外,他们提出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师的其他素质,有爱心和能启发学生的素质。家长也普遍欢迎实行单班制来强化学生在学术以外的知识,但他们希望这样的课程是重质不重量的。让学生在学校多留一两个小时,必须是值得的。”
傅海燕也是小学教育检讨及执行委员会主席(Primary Education Review and Implementation Committee)。
这个委员会自今年9月成立以来,已针对小学改革先后召开七次专题小组讨论会,向家长、教育工作者、学生及一般民众征询意见。媒体受邀出席的三次讨论会,主要参与者是家长和各小学的主管。
会上探讨的主要议题包括实行单班制对学生的作用;平衡的全面教育应该包含什么元素;小学教师是否必须拥有大学资格;以及如何评估小学生的软技能等。
在讨论小学教师的学历资格上,家长和学校的反应出现两极化。在两场以家长居多的讨论会上,大部分发言的家长表示,他们并不觉得大学学历能和教师的教学素质画上等号。
对他们和学生而言,教师对工作的热忱和爱心更为重要。不过,在另一场只有学校主管出席的讨论会上,近90%的与会者赞成让小学教师队伍提升到大学学历的政策。
育有四名孩子的建筑设计师汪千祥(51岁)说:“大学毕业生可能有较强的知识基础,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善于和年幼的孩子沟通。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引导多过学术挑战。”
圣安德烈小学校长伍慧贤则有不同看法。她受访时说:“小学提供孩子基础教育,如果学生在这个时候学习错误的知识或理念,他们日后碰到的老师可能得费很多时间来纠正他们。把更多掌握高技能的大学资格教师引进小学教育是必要的,因为这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小六会考应该
加入非学术元素?
小六会考作为全国的测试架构,虽然不在这次小学改革的检讨范围,但傅海燕在一次讨论会上针对家长对考试的疑虑反问他们,会考成绩是否还应是离校考试的唯一标准,还是也应考虑学校本身的考试及其他非学术的评估?
大部分家长虽然赞同教育改革应慢慢淡化对学术成绩的过度重视,但有家长担忧,离校考试加入额外元素可能会导致孩子承受更多压力,因为他们得成为“全能学生”,不但要在笔试中考到好成绩,还得在课余项目中表现出色。
少数家长则认为,教育部既然要发展学生的全方位才能,尤其是“软技能”,就应该考虑测试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
源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无论家长、学生或学校都希望,未来的小学教育能更加重质不重量。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素质,尤其是学历以外的素质对小学基础教育最为关键。
正在筹划的小学改革既然重在贯彻“硬知识”和“软技能”兼备的全面教育,确保教师队伍的素质、确保未来单班制全面实施时能加强软技能的学习,都应是小学改革重要的一环。
除了教师学历
其他素质也须重视
教育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日前在小学改革专题小组讨论会结束后,接受记者的访问时综合了多场讨论会的主要意见和期望。
她说,“大家都非常注重教师的素质,除了学历之外,他们提出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也必须重视教师的其他素质,有爱心和能启发学生的素质。家长也普遍欢迎实行单班制来强化学生在学术以外的知识,但他们希望这样的课程是重质不重量的。让学生在学校多留一两个小时,必须是值得的。”
傅海燕也是小学教育检讨及执行委员会主席(Primary Education Review and Implementation Committee)。
这个委员会自今年9月成立以来,已针对小学改革先后召开七次专题小组讨论会,向家长、教育工作者、学生及一般民众征询意见。媒体受邀出席的三次讨论会,主要参与者是家长和各小学的主管。
会上探讨的主要议题包括实行单班制对学生的作用;平衡的全面教育应该包含什么元素;小学教师是否必须拥有大学资格;以及如何评估小学生的软技能等。
在讨论小学教师的学历资格上,家长和学校的反应出现两极化。在两场以家长居多的讨论会上,大部分发言的家长表示,他们并不觉得大学学历能和教师的教学素质画上等号。
对他们和学生而言,教师对工作的热忱和爱心更为重要。不过,在另一场只有学校主管出席的讨论会上,近90%的与会者赞成让小学教师队伍提升到大学学历的政策。
育有四名孩子的建筑设计师汪千祥(51岁)说:“大学毕业生可能有较强的知识基础,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善于和年幼的孩子沟通。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引导多过学术挑战。”
圣安德烈小学校长伍慧贤则有不同看法。她受访时说:“小学提供孩子基础教育,如果学生在这个时候学习错误的知识或理念,他们日后碰到的老师可能得费很多时间来纠正他们。把更多掌握高技能的大学资格教师引进小学教育是必要的,因为这将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小六会考应该
加入非学术元素?
小六会考作为全国的测试架构,虽然不在这次小学改革的检讨范围,但傅海燕在一次讨论会上针对家长对考试的疑虑反问他们,会考成绩是否还应是离校考试的唯一标准,还是也应考虑学校本身的考试及其他非学术的评估?
大部分家长虽然赞同教育改革应慢慢淡化对学术成绩的过度重视,但有家长担忧,离校考试加入额外元素可能会导致孩子承受更多压力,因为他们得成为“全能学生”,不但要在笔试中考到好成绩,还得在课余项目中表现出色。
少数家长则认为,教育部既然要发展学生的全方位才能,尤其是“软技能”,就应该考虑测试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
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售后服务(续)
为了确保电脑维修不出问题,我们还是折腰付款让D公司派工程师上门维修。D公司收了钱后,就告知我们:“我们的工程师稍后会与您联系。”……大约4小时后,电话响了,对方问了维修地址。当我们要求对方到市区的地址来维修之后,对方竟然说:“对不起,这不属于我们的维修范围。”无名之火油然而起!“你们是D公司维修工程师吗?”“不是,D公司把维修业务外包给各公司的。”“你们来修吗?不来修我直接再向D公司投诉!”闹腾到最后,他们答应上门帮我们维修。
约定日期上午,又接到电话。“你好!明天过来可以吗?”……我们无语!既然已向客户承诺,就要兑现。毫无理由不守承诺,就不专业了。
约定日期上午,又接到电话。“你好!明天过来可以吗?”……我们无语!既然已向客户承诺,就要兑现。毫无理由不守承诺,就不专业了。
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
售后服务
考虑到D公司专业的售后服务,我们一直以来使用D品牌电脑。不知何故,两台D电脑相继发生故障,于是我们拨通免费服务热线欲寻求咨询。
未料到被自动语音系统要求作了N次选择后,却被告知:“请挂机后拨打800XXXXX。”按照提示拨打了800XXXXX,又被自动语音系统要求作了N次选择,最后被告知:“请发送邮件至XX@XXXX.com。我们的工程师将会与您联系。”作为D公司客户,我们对他们的售后服务开始产生质疑。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语音选择不宜超过3次,不然就是对客户耐心的极大挑战。客户在遭遇了不达标的服务之后通常不会投诉而会保持沉默、选择其他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不过,我们还是拨通了D公司电话想要告诉客户服务代表我们的不满。令我们始料不及的是D公司前台不耐烦地又将我们的电话转至自动语音系统。折腾了将近1小时,我们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经历了以上事件后,我们决定今后另择供应商。
未料到被自动语音系统要求作了N次选择后,却被告知:“请挂机后拨打800XXXXX。”按照提示拨打了800XXXXX,又被自动语音系统要求作了N次选择,最后被告知:“请发送邮件至XX@XXXX.com。我们的工程师将会与您联系。”作为D公司客户,我们对他们的售后服务开始产生质疑。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语音选择不宜超过3次,不然就是对客户耐心的极大挑战。客户在遭遇了不达标的服务之后通常不会投诉而会保持沉默、选择其他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不过,我们还是拨通了D公司电话想要告诉客户服务代表我们的不满。令我们始料不及的是D公司前台不耐烦地又将我们的电话转至自动语音系统。折腾了将近1小时,我们的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经历了以上事件后,我们决定今后另择供应商。
员工接受培训 公司省13万人力开支
(2008-12-16)
源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50名村田电子(Murata Electronics)员工昨天在技能提升与应变计划(SPUR)下,开始参加为期3个半月的全时间培训课程,是首批接受SPUR培训的员工。
在他们受训期间,村田电子估计可获得约14万3875元的缺勤薪金补贴。扣除为员工支付约1万3429元培训费后,公司可省下超过13万元的人力开支。
村田电子在本地有1700名员工,将派200人参加SPUR。除了该公司,还有9家电子业公司如英飞凌科技(Infineon)、Epcos等将参与SPUR,估计有超过1500名电子业员工会受训。
村田电子昨天也和电子与电器工业工友联合会签署谅解备忘录,表示它参与SPUR,降低成本、保住员工工作的意愿。
该工友联合会执行秘书哈莉玛也是职总副秘书长,她说:“这是第一家开始参与SPUR培训计划的公司,意义非常重大。我们希望以它为例,鼓励其他公司也参加SPUR,培训员工。”
她表示,电子业已感受到订单下降的冲击,生产量需求下降,人手变得过多。村田电子和工友联合会紧密合作,已采取了少加班、多休假和把一些外籍员工送回国等措施。参与SPUR将进一步助它减少成本,保住本地员工的工作。
至于员工完成培训后,经济若仍没好转,是否还会面对被裁退的危机,她表示没人能预知未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以目前来看,这个做法有效。
村田电子员工所上的课程共573个小时,包括沟通技巧等软技能课程与工艺教育学院证书电子机械(Mechatronics)课程,由职总培训中心与工教院授课。
吴梓鸣(31岁,烘烤部组长)是首批参加SPUR的员工之一。他表示之前确实担心被裁退,不过既然公司决定派他们上课,也代表公司仍肯定他们的价值。公司将在结业后与他签一年约,让他觉得工作更有保障。
源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50名村田电子(Murata Electronics)员工昨天在技能提升与应变计划(SPUR)下,开始参加为期3个半月的全时间培训课程,是首批接受SPUR培训的员工。
在他们受训期间,村田电子估计可获得约14万3875元的缺勤薪金补贴。扣除为员工支付约1万3429元培训费后,公司可省下超过13万元的人力开支。
村田电子在本地有1700名员工,将派200人参加SPUR。除了该公司,还有9家电子业公司如英飞凌科技(Infineon)、Epcos等将参与SPUR,估计有超过1500名电子业员工会受训。
村田电子昨天也和电子与电器工业工友联合会签署谅解备忘录,表示它参与SPUR,降低成本、保住员工工作的意愿。
该工友联合会执行秘书哈莉玛也是职总副秘书长,她说:“这是第一家开始参与SPUR培训计划的公司,意义非常重大。我们希望以它为例,鼓励其他公司也参加SPUR,培训员工。”
她表示,电子业已感受到订单下降的冲击,生产量需求下降,人手变得过多。村田电子和工友联合会紧密合作,已采取了少加班、多休假和把一些外籍员工送回国等措施。参与SPUR将进一步助它减少成本,保住本地员工的工作。
至于员工完成培训后,经济若仍没好转,是否还会面对被裁退的危机,她表示没人能预知未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以目前来看,这个做法有效。
村田电子员工所上的课程共573个小时,包括沟通技巧等软技能课程与工艺教育学院证书电子机械(Mechatronics)课程,由职总培训中心与工教院授课。
吴梓鸣(31岁,烘烤部组长)是首批参加SPUR的员工之一。他表示之前确实担心被裁退,不过既然公司决定派他们上课,也代表公司仍肯定他们的价值。公司将在结业后与他签一年约,让他觉得工作更有保障。
培训农民工也可以刺激内需
(2008-12-13)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国际金融危机来势迅猛,影响深远。为了减少外部需求急剧下降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总值人民币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希望通过拉动内需保证增长、减少失业、降低国际金融危机的危害。
尽管刺激内需的财政政策是个利好因素,人们难免要担心这个庞大的投资计划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因为大家对于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造成的资源浪费都记忆犹新。凯恩斯当年戏称,政府要是没有什么刺激经济的项目可以上,就雇一批人在地上挖洞,再雇另一批人把洞填平,这样也可以扩张经济。
可是,这种做法无疑是下下策。虽然对经济增长能够有短期的刺激作用,但毕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有鉴于此,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最近在新闻发布会上对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如何分配作了详细说明,并且保证其中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的投资,不会产生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没有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产业的投资。
缺乏农民工培训资金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总值4万亿的投资计划中,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占3700亿元,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重视。其实,农民工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一个弱势社会群体。出口需求下降,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首当其冲。这对在出口导向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就业的广大农民工影响巨大,失业问题也最为严重。
近来沿海地区发生的农民工返乡潮就说明了这一点。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常委会议特地为做好农民工工作进行部署,将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培训提升到主要议事日程上来。我们认为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应该考虑全面地、大规模地给予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技术提升。这既能在短期内刺激内需、保障社会稳定,也能在长期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整体经济的增长。
培训农民工的工作近年来已经启动。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提升就业岗位层次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2003年9月发布了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4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等6部委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希望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增强产业竞争力。五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受到两大因素的制约。
一是资金缺乏。国家财政2004年开始为农民工培训拨出的专项资金只有区区2.5亿元,地方政府也不愿意增加投入。结果是培训人数少,补贴标准低。原来的培训规划准备在2006年到2010年之间每年培训600万农民工,结果每年只能实现培训350万人左右,人均培训补贴也只有300-500元左右,一些地区还给农民工培训设置收入标准的限制。
二是培训市场不活跃。根据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提供的信息,截止于2008年10月,广东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只有26个,今年培训农民工不到6千人。劳务输入地似乎对培训农民工不感兴趣。反过来,四川省有培训基地755个,今年培训农民工21万4000人;湖南省有培训基地701个,培训农民工16万4000人。培训基地大部分是劳务输出地的职业中专,技术、技能学校和就业培训中心。它们远离劳务输入地,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能够及时了解,也缺乏培训能力。另外,私人企业的参与不足,也加重了培训市场的失灵。
中央财政必须承担主责
问题的关键是: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影响了地方政府投资于技术、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劳务输出地区认为他们是为劳务输入地区培养人力资源,为他人作嫁衣裳,所以积极性不大。劳务输入地区在经济扩张时劳动力短缺,培训没有需求;经济不景气时农民工返乡,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压力不在他们身上,也不会增加培训投入。由此可见,培训农民工可以在地区之间创造很大的溢出效应,实际上是为全国提供“公共物品”,成本应该主要由中央财政来负担。我们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一大机遇。如果在今后两年内由中央财政出资培训1亿农民工,提供人均2000元的培训补贴,总开支计2000亿元。虽然仅占4万亿财政扩张计划的5%,却将给中国技术培训市场带来根本的变化。
大量培训农民工的计划可以达到多重目的。首先,它能够增进社会的安定。无疑,大批农民工的失业已经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问题。近几个月来,农民工就业所在地发生了众多的群体事件,大批农民工返乡后也给劳务输出地带来了再就业压力。大规模的培训计划不但能够帮助失业农民工提升就业能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失业农民工带来的社会压力。况且,国家前些年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对农村基础教育更是欠账累累。提高农民工培训补贴可以看成是“还欠账”,有助于社会和谐。
其次,培训农民工的计划有助于矫正不平衡的教育结构,为产业升级培养人才。和日本、德国重视技术教育的传统大相庭径,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上形成轻视技术、技能、职业教育的顽固倾向;计划生育的实行更加强了城里人让独生子女上大学的期望。十年前开始的大学扩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个期望,但也加深了教育结构的畸形发展,在非技术工人和大学毕业生之间产生了一个断层。培训农民工的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这个畸形,扩大技术工人和职业人员的培养,为产业升级做人才准备。
再次,培训农民工的计划有助于培育培训市场,吸引私人部门的参与,纠正市场失灵。目前的职业培训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缺乏质量高,信誉好,规模效益好的职业教育连锁企业。培训市场上出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两难状况。培训价格太高农民工负担不起,价格太低培训企业又无法维持营运。大量培训农民工的计划能够创造规模经济,降低进入门槛,推动私人培训企业积极参与。只有通过他们的参与和竞争,培训基地才会从劳务输出地转移到劳务输入地,培训市场才能真正把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用人单位培养有用人才。
建议采用“培训票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建议采用发放“培训票据”的办法来推动大规模的职业和技术培训。发放的对象可以是所有具初中或小学毕业文化程度者,每人可以向政府部门领取价值2000元的不可转让的培训票据,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机构,并且以票据支付培训费用。培训课程结束、受训者通过职能鉴定机构的鉴定后,培训机构方可凭培训票据向政府部门换取现金。受训记录也通过劳动服务部门作为职业介绍的信息传递给用人企业。
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透明。农民工知道培训票据的价值,自己决定如何使用。准备进入的培训企业知道有一个2000亿元市场等待开发,增加他们参预的意愿。培训票据还有利于竞争,农民工用票据对培训机构进行“投票”,选出有竞争力的培训机构。培训企业则主动研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争取为受训者提高有效的培训服务。不可转让的培训票据还引进多个政府部门以及用人企业的制约和监督,能较为有效地防止弄虚作假、避免侵吞国家培训补贴。
这个培训计划虽然由中央财政全额拨款,但必须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在培训机构的管理、需求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职业技能的考核鉴定、培训票据发放与回笼的防伪防假等方面积极配合。我们相信,大规模培训农民工在短期可以刺激经济、增进社会稳定,在长期可以提升劳动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这样的措施一定会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和支持。那些渴望实现产业升级的沿海发达地区如果能够借助这股东风,积极培育职业培训市场,形成人才培训的优势,就有希望真正突破人力资源的瓶颈,在全国获得产业升级的领先优势。
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国际金融危机来势迅猛,影响深远。为了减少外部需求急剧下降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了总值人民币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希望通过拉动内需保证增长、减少失业、降低国际金融危机的危害。
尽管刺激内需的财政政策是个利好因素,人们难免要担心这个庞大的投资计划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因为大家对于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造成的产能过剩、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造成的资源浪费都记忆犹新。凯恩斯当年戏称,政府要是没有什么刺激经济的项目可以上,就雇一批人在地上挖洞,再雇另一批人把洞填平,这样也可以扩张经济。
可是,这种做法无疑是下下策。虽然对经济增长能够有短期的刺激作用,但毕竟是对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有鉴于此,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最近在新闻发布会上对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如何分配作了详细说明,并且保证其中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的投资,不会产生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也没有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产业的投资。
缺乏农民工培训资金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总值4万亿的投资计划中,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占3700亿元,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重视。其实,农民工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一个弱势社会群体。出口需求下降,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企业首当其冲。这对在出口导向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就业的广大农民工影响巨大,失业问题也最为严重。
近来沿海地区发生的农民工返乡潮就说明了这一点。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常委会议特地为做好农民工工作进行部署,将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民工就业能力培训提升到主要议事日程上来。我们认为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应该考虑全面地、大规模地给予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技术提升。这既能在短期内刺激内需、保障社会稳定,也能在长期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整体经济的增长。
培训农民工的工作近年来已经启动。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缺乏转移就业的职业技能、难以提升就业岗位层次等问题,国务院办公厅2003年9月发布了的《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2004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等6部委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希望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增强产业竞争力。五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受到两大因素的制约。
一是资金缺乏。国家财政2004年开始为农民工培训拨出的专项资金只有区区2.5亿元,地方政府也不愿意增加投入。结果是培训人数少,补贴标准低。原来的培训规划准备在2006年到2010年之间每年培训600万农民工,结果每年只能实现培训350万人左右,人均培训补贴也只有300-500元左右,一些地区还给农民工培训设置收入标准的限制。
二是培训市场不活跃。根据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提供的信息,截止于2008年10月,广东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只有26个,今年培训农民工不到6千人。劳务输入地似乎对培训农民工不感兴趣。反过来,四川省有培训基地755个,今年培训农民工21万4000人;湖南省有培训基地701个,培训农民工16万4000人。培训基地大部分是劳务输出地的职业中专,技术、技能学校和就业培训中心。它们远离劳务输入地,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能够及时了解,也缺乏培训能力。另外,私人企业的参与不足,也加重了培训市场的失灵。
中央财政必须承担主责
问题的关键是: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影响了地方政府投资于技术、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劳务输出地区认为他们是为劳务输入地区培养人力资源,为他人作嫁衣裳,所以积极性不大。劳务输入地区在经济扩张时劳动力短缺,培训没有需求;经济不景气时农民工返乡,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压力不在他们身上,也不会增加培训投入。由此可见,培训农民工可以在地区之间创造很大的溢出效应,实际上是为全国提供“公共物品”,成本应该主要由中央财政来负担。我们认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是农民工培训工作的一大机遇。如果在今后两年内由中央财政出资培训1亿农民工,提供人均2000元的培训补贴,总开支计2000亿元。虽然仅占4万亿财政扩张计划的5%,却将给中国技术培训市场带来根本的变化。
大量培训农民工的计划可以达到多重目的。首先,它能够增进社会的安定。无疑,大批农民工的失业已经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问题。近几个月来,农民工就业所在地发生了众多的群体事件,大批农民工返乡后也给劳务输出地带来了再就业压力。大规模的培训计划不但能够帮助失业农民工提升就业能力,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失业农民工带来的社会压力。况且,国家前些年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对农村基础教育更是欠账累累。提高农民工培训补贴可以看成是“还欠账”,有助于社会和谐。
其次,培训农民工的计划有助于矫正不平衡的教育结构,为产业升级培养人才。和日本、德国重视技术教育的传统大相庭径,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社会上形成轻视技术、技能、职业教育的顽固倾向;计划生育的实行更加强了城里人让独生子女上大学的期望。十年前开始的大学扩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这个期望,但也加深了教育结构的畸形发展,在非技术工人和大学毕业生之间产生了一个断层。培训农民工的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这个畸形,扩大技术工人和职业人员的培养,为产业升级做人才准备。
再次,培训农民工的计划有助于培育培训市场,吸引私人部门的参与,纠正市场失灵。目前的职业培训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缺乏质量高,信誉好,规模效益好的职业教育连锁企业。培训市场上出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两难状况。培训价格太高农民工负担不起,价格太低培训企业又无法维持营运。大量培训农民工的计划能够创造规模经济,降低进入门槛,推动私人培训企业积极参与。只有通过他们的参与和竞争,培训基地才会从劳务输出地转移到劳务输入地,培训市场才能真正把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为用人单位培养有用人才。
建议采用“培训票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建议采用发放“培训票据”的办法来推动大规模的职业和技术培训。发放的对象可以是所有具初中或小学毕业文化程度者,每人可以向政府部门领取价值2000元的不可转让的培训票据,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培训机构,并且以票据支付培训费用。培训课程结束、受训者通过职能鉴定机构的鉴定后,培训机构方可凭培训票据向政府部门换取现金。受训记录也通过劳动服务部门作为职业介绍的信息传递给用人企业。
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透明。农民工知道培训票据的价值,自己决定如何使用。准备进入的培训企业知道有一个2000亿元市场等待开发,增加他们参预的意愿。培训票据还有利于竞争,农民工用票据对培训机构进行“投票”,选出有竞争力的培训机构。培训企业则主动研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争取为受训者提高有效的培训服务。不可转让的培训票据还引进多个政府部门以及用人企业的制约和监督,能较为有效地防止弄虚作假、避免侵吞国家培训补贴。
这个培训计划虽然由中央财政全额拨款,但必须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在培训机构的管理、需求信息的收集和传递、职业技能的考核鉴定、培训票据发放与回笼的防伪防假等方面积极配合。我们相信,大规模培训农民工在短期可以刺激经济、增进社会稳定,在长期可以提升劳动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这样的措施一定会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和支持。那些渴望实现产业升级的沿海发达地区如果能够借助这股东风,积极培育职业培训市场,形成人才培训的优势,就有希望真正突破人力资源的瓶颈,在全国获得产业升级的领先优势。
订阅:
博文 (Atom)